


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,让我们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春节。年初以来,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,各行各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“停摆”。但是,有一个地方从未停歇,那就是医院,有一群“地球不爆炸,我们不放假”的人,那就是医生。疫情期间,他们一直坚守在一线,从黑夜到黎明,只为给患者提供最及时的救治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,我院也在第一时间派出了医护团队逆行出征驰援湖北,我科也派出护士支援发热门诊,英勇无畏地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,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、保障患者生命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疫情期间,有医护人员逆行出征奋战在抗疫一线,也有各科室坚守岗位,筑成了另一道护佑生命的防线。疫情之下,除了数万新冠肺炎患者外,还有许多其他危重病患亟待救治。虽然疫情给大家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,但患者的病情更耽误不起,众多患者需要及时医治、定期复查和进一步治疗。
在微创介入科,仍有众多患者在院治疗,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也有序进行。科室严格按照医院各项规章制度、根据医院下发的疫情防控文件,制定了适合科室实际诊疗工作的工作流程,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,保证就诊患者的正常收治,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、不耽误病情。从2月1日至5月31日,微创介入科共收治住院患者950人,手术1010台,做到零感染、零差错,所有介入手术均顺利完成。
“铅衣战士”的一天从交班和患者病情讨论开始。交班由科主任、护士长主持,值班医生、值班护士分别汇报前一天科室医疗工作运行情况,特殊患者和病情还需要特别交待,交班的目的在于保证临床医疗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,保证医疗安全。患者病情讨论由科室医疗小组组长分别主持,对所有在院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,讨论和制定诊疗计划和手术方案。遇到疑难病例还需要进行全科病例讨论,以保证诊疗规范性和医疗安全,使患者得到最安全、有效的治疗。
“铅衣战士”做好病房工作后,随即就要开始一整天忙碌的介入手术了,每日手术量平均在10台以上,有时候会更多。介入治疗通俗来说,就是在DSA、CT、MR、超声机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,利用各种各样的穿刺针、导丝、导管,通过仅1-2毫米的切口进入人体,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。
因为大多数治疗在X线下进行,所以介入科医生必须穿着全套防辐射铅衣进行防护,以减少X线日积月累对身体可能的伤害。从头到脚全副武装,包括铅帽、护目镜、铅围脖、铅衣、铅围裙,这些装备加起来有20多斤!一台手术平均1.5小时,全天10台以上。当你们在健身房花钱举铁的时候,“铅衣战士”们在手术室“举铅”!介入手术,不仅是一场技术的较量,还是一场时间和体力的较量!
一部分介入手术是要在CT引导下进行的,如:活检、消融、粒子植入术等。因正常上班时间CT机肩负着门诊、住院病人的常规CT检查,所以CT引导的介入手术只能在中午休息时间段争分夺秒的进行。
吃饭对于“铅衣战士”来说也是工作,吃完饭才能更好的工作!其实时间是不固定的,什么时候下手术,什么时候才有空吃饭,有时候因为手术时间长,下台时饭菜可能都凉了。10分钟快速解决它,又要投入到下一台手术了。因为疫情影响,为了避免人员流动和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,吃饭的地方也由茶歇室改到了距离手术室最近的医生办公室。
“铅衣战士”在进行一天的手术之后,还要处理病房工作,包括手术病人的术后观察、处理,新入院患者的病史采集、开医嘱,患者谈话,病历书写,准备第二天的工作汇报等等。在下班前还要进行晚查房,了解在院患者和新收入院患者的情况,及时作出处理。今日事今日毕,只有在完成当日所有医疗工作后才能下班,一般都在18:30以后了,甚至更晚。
这就是微创介入科“铅衣战士”们的一天,既忙碌又充实,他们不在病房就在手术室,不在手术室就是在去手术室的路上!让我们一起致敬逆行,致敬在疫情中坚守的“铅衣战士”,致敬奋斗,致敬青春!
微创介入科医护人员合影